在“国际生殖遗传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湖南省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召开期间,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长沙,共同探讨生殖医学与遗传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次会议围绕生殖与遗传学领域热点问题、前沿进展与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推动行业发展,为更多家庭解决生育难题。
会议期间,妇产科网有幸邀请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戈教授针对本次大会的亮点及生殖遗传学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精彩分享。
专家简介
林戈 教授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
博士、美国康州大学博士后、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
“国家优青”,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首届科技创新奖、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国际生殖遗传学学会创始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侨联特聘专家
湖南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蔻德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
《Stem Cells》编委;《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委等职
本次大会作为国际生殖遗传领域的学术盛会,汇聚了众多中外院士及顶尖专家。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本届大会在跨学科技术融合与临床转化应用方面有哪些亮点?
国际生殖遗传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湖南省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聚焦生殖遗传学领域,致力于推动生殖与遗传领域相关问题的融合研究。生殖作为遗传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优生优育已成为学会的核心使命。
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参与,精心设置了两大核心板块:
第一个板块为大会特邀报告,在两个主会场进行,由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院士分享生殖遗传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突破性进展。
第二个板块为专题分会场,设置三个专题分会场,聚焦不同研究方向。
第一分会场聚焦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重点探讨遗传技术与生殖医学的深度融合,特邀多位专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
第二分会场围绕生殖障碍疾病的遗传学病因展开,基于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深度解析既往归因于晚婚晚育或环境因素的生殖疾病背后潜在的遗传机制,特别是遗传性不孕症的最新研究发现。
第三分会场展示生殖遗传领域的前沿技术,这些创新技术虽尚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但通过与临床医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的深度交流探讨与思维碰撞,有望为生殖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大会特别设置了“人类小卵泡体外成熟技术(IVM)” 和 “生殖遗传诊疗路径” 等前沿技术培训。这些安排如何体现大会 “基础研究与临床实操并重” 的特色?对青年学者的成长有哪些实际助力?
本次大会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正式会议前设置了三个专题会前会,旨在为参会者提供深入的技术培训和临床实践指导:
1、体外成熟培养技术(IVM)的优化与应用
体外成熟培养技术虽在生殖领域应用多年,但临床效果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来,国际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重要改进,为辅助生殖提供了新的选择。本专题围绕IVM技术的优化策略、临床应用及实验室相关要点问题展开专题培训。
2、遗传风险筛查与胚胎诊断新技术
本板块重点介绍前沿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及临床中的医患沟通,助力临床决策。
3、生殖遗传咨询
聚焦遗传咨询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帮助医生提升咨询能力,助力患者做出更科学的生育决策。
这三个会前会面向青年医生、实验室人员及临床工作者,通过讲解与实践探讨,全面掌握新技术细节和风险,优化临床实践。
本次大会聚焦“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发育源性疾病与ART子代健康” 等热点专题。从学术视角看,当前生殖遗传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未来5-10年,技术突破可能在哪些方向为不孕不育诊疗带来革命性变化?
生殖遗传领域的核心使命是助力育龄夫妇实现"想生能生,能生优生"的生育愿景。当前,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想生能生"方面,我们面临着三重挑战:
1、生育认知教育亟待加强:许多年轻夫妇对生育的黄金年龄窗口和生育时间成本缺乏科学认知。在人口下降的背景下,我们医务工作者需要突破传统诊疗模式,除了在诊室里接待患者外,还要主动承担起生殖健康科普教育的责任。
2、生育力保存技术需求迫切:随着婚育年龄的普遍推迟,亟需从技术领域上帮助年轻人更精准地评估生育力,提供更有效的生育力保存方案。
3、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待完善:关注环境等造成生育力下降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干预策略。
在"能生优生"方面,我们面临两大关键挑战:
1、新发突变检测技术瓶颈:尽管家族中没有遗传病史,但由新发突变导致的遗传病仍占较高比例。如何在生育全过程中有效识别这些新发突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技术挑战。
2、复杂疾病风险评估难题:许多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发生不仅涉及单基因变异,更多是多基因协同作用或基因-环境互作的结果。如何更精准地识别这些复杂遗传模式并评估疾病风险,是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需要跨学科协作共同攻关。
尽管各级政府已投入大量资源防控出生缺陷,但上述挑战仍需产学研医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构建更完善的生殖健康保障体系。这既需要技术突破,也需要服务模式创新,更需要全社会生育健康理念的提升。
本次会议,专家们分享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提升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效率、通过孕前遗传学检测帮助年轻夫妇识别遗传风险、评估环境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等。这些进展将为未来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助力育龄夫妇实现“能生、优生”的生育目标。
责编:崔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