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83
0
医路人生 | 从足球少年到医学名家:宋磊教授的非凡医途
本期内容,让我们跟随宋教授的讲述,走进他的医路人生,感受一位妇产科大家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不变的初心与坚守。
其他

宋磊教授的从医履历,仿佛一部充满转折与坚守的医学成长记。从痴迷足球,爱好工科、航天的少年,到阴差阳错踏入妇产科领域的医者,再到成为兼具妇产科与普外科手术资质的"双料专家",他的经历印证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深层含义——真正的热爱,往往诞生于脚踏实地的钻研与对职业价值的深刻认知。


本期内容,让我们跟随宋教授的讲述,走进他的医路人生,感受一位妇产科大家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不变的初心与坚守。


从绿茵场到手术台:命运的奇妙转向


"我很喜欢运动,初中高中都在体校踢足球,曾想成为专业运动员"宋教授笑着回忆青春岁月。这份对运动的热爱,意外成为他职业选择的契机——初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时,耳鼻喉科的张主任因同样的爱好向他伸出橄榄枝,而妇产科吕主任的话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你不是想搞外科吗?妇产科就是盆腔外科,耳鼻喉科都太精小了,将来岁数大了,手一抖,眼一花就不行了。"就这样,宋教授走入了妇产科,吕主任赠送给他的由林巧稚编写的《妇科肿瘤》一书,他至今仍珍藏着,这本书也在他的从医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其实宋教授的爱好十分广泛,这对他的学医之路颇有助益。他曾梦想成为飞行员,因此对航空和无线电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长期订阅《航空知识》和《无线电》杂志,连结婚时的音响都是他自己组装的。他认为爱好广泛能锻炼思维敏捷,对学医很有帮助。


八十年代初,他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主攻的关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绒毛的扫描电镜和超微结构”课题在当时非常前沿,成果一经发表便被《中华妇产科杂志》收录,并被编入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三版),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激励,也让他在妇产科领域坚定地走了下去。


舍家为国:医者的奉献与亏欠


"学医最难的是顾不了家。"谈及家人,宋教授眼中泛起温情。1982年考硕士时,女儿仅两岁多,妻子作为产科医生,不仅要忙于工作,还要独自承担起照料幼女以及骨折母亲的重担。


对女儿的歉意同样让他感触颇深。有一次他回家探亲,正好赶上女儿班级开家长会,会上老师反映女儿不参加课外的舞蹈班、体操班,女儿委屈地说:"下午放完学再学舞蹈天都黑了,妈妈来接不了我,我害怕。"这让宋教授心里十分难受。

微信图片_202507210902431.jpg

宋磊教授(右)与恩师江森教授(左)合影


微信图片_202507210902391.jpg

宋磊教授(左)与恩师江森教授(中)、师弟孔北华教授(右)合影

微信图片_20250729100835.jpg

1989年夏天,齐鲁校园。

左起:宋磊教授、王波教授、江森教授、王沂峰教授、孔北华教授


1994年宋教授特招入伍,到部队后,真切体会到了军人的付出与奉献。家人为他付出了太多,他深知军功章有自己的一半,更有爱人的一半。但正是家人的默默支撑,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在医学领域冲锋陷阵——作为江森教授的首位博士研究生,他被要求必须会做外科手术,于是他主攻卵巢癌肠道转移的手术治疗。卵巢的肠道转移非常严重且致命,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当时他成天和肠子打交道,拿着消化道吻合器到处跑,根本没时间想别的事。通过努力,他不仅在妇科肿瘤领域取得突破,还具备了普外科的手术资质,成为业内的"双料专家"。经他改良的经阴道手术已形成技术特色,创伤小、失血少、效果好、恢复快,为很多妇女解除了病痛。尤其是他历经二十余年创建的自体组织修复的经阴道盆腔脏器脱垂手术被同行称之为宋式手术。他曾为好军嫂姜君英实施救治,其手术获军委领导高度评价。科研方面,他参编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因对妇产科医学的贡献被授予林巧稚杯中国妇产科医师奖和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促进专家称号。


仁心仁术:在争议中坚守初心


宋教授一语道破医生的行业牵绊:"从业几十年间,我每天都在和疾病、病人、病人家属打交道。"显然,医患关系是医生面临的一大"课题"!但他坚信医生并非在从事服务行业,医生需要冒风险去挑战医学中的未知。


面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宋教授有独到见解:"医疗纠纷增多是社会进步,说明患者维权意识增强。"


他痛惜近年的伤医事件,认为这会导致防御性医疗,医生为了避免吃官司、减少医闹带来的伤害,可能会做一些不该做的检查,减少高风险手术,而这对医学发展和病人健康都是不利的。所以他觉得国家应该出台一些强制性措施来保障医生的人身安全和医疗秩序。


面对当今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大城市、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医生们忙碌不堪的现状,宋教授深有感触。他认为,在这样的行业环境里,医生要想做好本职、实现价值,成功离不开勤奋和机遇。中国的医生确实不易,工作负荷大、培养周期长、风险高,收入却相对较低,还要面临住房和生活压力,时间几乎被病人和各种非医疗工作占据。但他觉得,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有追求和信仰,做好吃苦的准备,不断学习更新医学知识,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微信图片_20250721090239.jpg

工作中的宋教授


薪火相传:吃苦钻研与责任心并重


对于年轻医生而言,追求高造诣的第一点就是"不怕吃苦",还要有信心,敬畏生命。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仅对病人有益,工作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微信图片_20250721090214.jpg

1989年爬华山的宋教授


1989年爬华山时的照片,定格着宋教授向上攀登的身影。当时他觉得,爬上顶峰就能看到无限风光,也深刻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这张照片一直激励着他,业务学术如同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他希望年轻医生能脚踏实地的钻研。


宋教授在带教、授课时毫无保留,他坦言希望大家都好!因为一个学科的成长,缺谁都不行。上手术台需要助手、器械护士、麻醉师、巡回护士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这是需要团队协力的集体行为,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钻研业务。

微信图片_20250721090243.jpg

手术中的宋教授(一排左一)


他认为,医生最怕没有责任心,人命关天,尤其是妇产科医生,有时经手的甚至是两条生命,只要疏忽大意造成伤害,有良心的人会悔恨一辈子。


结语


从贵州到山东再到北京,从足球少年到妇产科大家,宋磊教授的医路人生,是一部在选择与坚守中不断求索的篇章。他用跨界的思维滋养临床智慧,以军人的担当践行医者使命,将对家人的亏欠化为精进医术的动力,更以毫无保留的传承之心托举后辈成长。


正如他始终铭记的爬华山感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妇产科这片天地里,他攀登的脚步从未停歇。而这份对医学的赤诚、对生命的敬畏、对传承的热忱,也终将如星光般,照亮更多医者前行的道路,让“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在岁月中愈发厚重。

微信图片_20250721090240.jpg


专家简介

宋磊教授终版用.png

宋磊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世界华人妇产科医师协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顾问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医疗安全与健康保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微创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阴式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现代妇产科进展》、《国际妇产科杂志》(中文版)等杂志编委擅长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外阴癌根治术、宫颈癌手术等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以及膀胱阴道瘘、直肠阴道瘘修补;其改良的新阴式系列手术,如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卵巢肿瘤手术、阴式子宫广泛切除手术、保留子宫的广泛宫颈切除术、阴道成形术、新式经阴道POP手术等已形成技术特色。参编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三、四等奖各一项;获林巧稚杯中国妇产科医师奖;获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促进专家称号。


责编:清欢

审核:马野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