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产房的“千里眼”:产时超声
2021-01-13
作者:中国妇产科网
标签:
产科实操
  
来源:中国妇产科网
浏览量:2697
篇首语: 守产程不作或少作阴道内诊?这并非是一句空话!产时超声(Intrapartum ultrasound)技术的介入,可以获得传统守产程中依靠阴道指检才能明确的诸如胎方位、宫口扩张程度和先露下降程度等重要产程监测指标,甚至能够获得不均倾势胎方位的信息。得益于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对青年医生的超声培训制度,笔者所在的团队于2017年开展由妇产科医生和助产士领衔的产程超声(产时超声+第三产程超声)临床研究,经过四年的临床实践,获得了一些技术层面的心得机会。籍此新年之际,我们将其中的技术难点(产时超声测量宫口扩张程度)以视频的形式整理出来,和全国的同道们交流学习。 【精彩视频】 超声作为产科的“千里眼”贯穿了产检的全过程,但是对于妊娠的最后一公里--产房分娩环节,超声的角色却是相对缺失的。造成这种局面既有超声(医生)资源紧缺的客观情况,同时也存在产科医生疏离超声的主观因素。 产科医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超声实操技术有助于应对产科的危急重症,也曾经是老一辈产科人推崇的行业标准。后来随着医疗环境变迁,超声专业开始独立于临床医学专业之外并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产科医生因此逐渐脱离了超声实操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产科医疗诉讼集中在产时的监测和处理不当,包括产程监护不足、胎儿窘迫病因判断错误、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不当、阴道助产并发症、转剖宫产时机延误、胎物残留引起感染、宫内操作导致子宫穿孔盆腔脏器损伤等,甚至存在产程中基于了解宫颈扩张和先露下降程度的阴道检查引起孕产妇分娩体验不良而产生医疗投诉的案例,上述情况对产科医生和助产士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要有效应对产时各种复杂的局面,除了培训并增加人力之外,亟需重视和推广超声在产时阶段的应用!

评论(0)
精彩评论